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首页>励志人物 / 正文

恒力集团陈建华:“化纤巨子”的商业传奇

admin 2019-08-28 16:45:44 励志人物 176 ℃

  恒力集团陈建华:“化纤巨子”的商业传奇

  文/清如

  【人物名片】陈建华,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从濒临破产的乡镇小厂,到年销售额高达3717亿的世界500强,陈建华紧抓机遇、创新求变,带领恒力集团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一、白手起家

  陈建华出生于“丝绸之府”苏州吴江盛泽,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对丝绸充满热爱。由于家境贫困,他14岁便辍学,进入丝绸行业“闯荡”。

  陈建华从收购工厂的废丝做起,之后经营白厂丝生意,跑到全国各地去收丝,睡大通铺是常有的事情。通过不懈努力,他20岁就赚到了200多万,展露出过人的商业天赋。

  1994年,第二次创业浪潮如火如荼,陈建华大胆买下濒临破产的吴江化纤织造厂,踏上创业征程。

  当时,吴江化纤织造厂亏损严重,拖欠工资,员工纷纷离开。为了走出困境,陈建华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他先是结清了全部拖欠的工资,规定每月15号发工资,稳定军心;然后实行“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的“三不”原则,避免管理弊端;最后,对于原料进口和产品销售严格把控,保证公正廉洁。

  此外,陈建华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他先是将原有的梭织机换成1200锭网络车,之后又引进喷水织机、整浆并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幅度提高产能,织造厂由此步入正轨。

  而真正让织造厂实现腾飞的,是陈建华对于市场机遇的准备把握。

  二、抓住机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纺织行业产能过剩凸显,织造企业纷纷缩减生产。

  陈建华审时度势,提出了“猫蛇论”。他认为,寒冬来临,企业不要像蛇一样,进入冬眠,而是要像猫一样,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于是,他抓住这一“逢低吸纳”的机会,大胆购买了500台国际先进的喷水织机。事实证明,陈建华的决策是正确的,市场回暖后,这批设备让织造厂的发展快人一步,获得巨额利润。

  2003年,陈建华创立恒力集团。他的座右铭是“什么时代做什么事”,他总能准确预测市场方向,果断出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至,纺织行业陷入萧条。

  陈建华再次抓住机遇,大力拓展产业链。他先后上马了20万吨工业丝项目、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让恒力集团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此外,陈建华还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中,建立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恒力集团公开的数据,2018年,恒力集团年销售额达到3717亿元。

  如今,恒力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而被誉为“化纤巨子”的陈建华仍然在朝着“更先进”的行列迈进。

#p#分页标题#e#

  用友董事长王文京:一生只做一件事,铸就中国软件首富

  文/清如

  【人物名片】王文京,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8年,用友诞生于北京中关村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子。如今,用友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这离不开王文京在软件行业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持

  一、辞职创业

  王文京出生于“状元故里”江西上饶煌固,深受徐元杰家训影响的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志向远大。1979年,王文京顺利考入江西财经大学,跳出农门。

  大学毕业后,王文京进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端上“铁饭碗”。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很快成为单位的“红人”,前途一片光明。

  1988年,王文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创业。原来,在国管局工作期间,王文京发现财务软件大有可为,加上当时北京科技试验区鼓励专业人才创业,“用友”应运而生。

  创业初期,条件艰苦,王文京和好友苏启强两人挤在中关村一间9平方米的小房子。他白天跑市场,晚上敲代码,常常睡在办公室,终于卖出了第一套软件,赚到7000元。

  之后,王文京继续研发产品,推出90版用友账务软件,苏启强推出UFO财务报表软件,让用友迅速占领市场。1991年,用友就成为财务软件第一。

  软件行业日新月异、优胜劣汰,王文京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从最初的DOS版、网络版,到Windows平台,不断进行产品迭代。

  除了产品创新,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持,是王文京获得成功的法宝。

  二、专注坚持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房地产热潮,许多行业巨头都加入“跑马圈地”的大军当中。

  当时,用友的业务规模有限,王文京也决定进行多元化经营,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房地产。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领域,于是迅速退出。

  这一年,王文京在企业管理上遭遇重创,一批研发人员集体跳槽,让他深刻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此后,他更加注重营造团队氛围,并且制定了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1993年,苏启强认为软件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希望王文京投入这个产业,王文京参与了前期的筹建研究。但是由于王文京更热爱软件产品,最后他不得不遗憾与苏启强分道扬镳。

  1997年,用友开始筹备上市,当时排队的企业都渴望早点获得指标,很多人建议王文京借壳上市。但是他希望“做得纯粹一点”,坚持独立上市。

  2001年,王文京终于迎来圆梦时刻,用友软件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王文京以50亿的身价问鼎“中国软件首富”。

  “要想在任何一个行业出头,必须有沉浸其中十年以上的决心,人一生其实只能做一件事。”

#p#分页标题#e#

  中兴侯为贵:43岁创业,一手缔造1088亿中兴传奇

  文/清如

  【人物名片】侯为贵,中兴通讯创始人,现任中兴通讯非执行董事长。

  从一个十几人的小企业,到年营收1088。2亿的行业巨头,中兴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侯为贵是怎么做到的?

  创办中兴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43岁的侯为贵南下创业,在深圳成立中兴通讯。

  在此之前,侯为贵在西安航天691厂担任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在引进美国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他“大开眼界”,学习了很多先进知识,回国后决定自己创业。

  刚开始,侯为贵主要生产电风扇、电话机等产品。之后,他敏锐发现通信行业大有可为,于是开始研发交换机。

  1990年,中兴推出了第一台数据数字用户交换机ZX500,一炮而红。短短两三年,合同销量就超过1亿元。

  1993年,由于中兴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暗战”愈发严重,侯为贵决定进行改革。他先后成立“中兴维先”、“中兴新”两家公司,开创了“国有控股,授权(民营)经营”的新模式,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而真正让中兴实现腾飞的,是侯为贵对于三次机遇的准确把握:CDMA(码分多址)、小灵通、手机。

  三次机遇

  1995年,中国联通推出CDMA95,侯为贵开始密切跟进。但是由于知识产权问题,中国联通CDMA95被中途叫停,许多厂商都选择放弃这个项目。

  但是,侯为贵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继续投入研发。2001年,中国联通第一期CDMA开始招标,中兴一举拿下了10个省共7。5%的份额,第二年拿下了15%的份额。

  2000年,市面上普遍不看好小灵通,侯为贵却坚持要做小灵通。他认为,国内电信业分拆后,小灵通的市场需求会增大,而且小灵通具有技术成熟、单向收费等优势。

  事实证明,侯为贵的决策是正确的。2002年底,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地区全面开禁,中兴迎来大爆发,2003年营收达到160。36亿元。

  与此同时,侯为贵又瞄准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进军手机领域,获得高速发展。2004年,中兴通讯在港交所H股上市。

  除了紧抓机遇的战略眼光,侯为贵在企业管理方面也有独特的方法。

  企业管理

  业界素有“华为是狼,中兴为牛”一说,侯为贵性格温和,低调内敛,在他的带领下,中兴形成了稳健、和谐的企业文化。

  侯为贵认为,员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他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企业要尊重员工,让员工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纪律,上下一心,才能具有竞争力。

  在中兴,侯为贵经常和员工进行交流。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待员工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而是平等的询问式,比如:“你觉得这个怎么样?”他很宽容,不会因为员工犯了错就全盘否定他。

  此外,侯为贵的个人生活十分朴素,他出差只坐经济舱,并且自己带上电饭煲煮粥喝。他不需要秘书,公司的高层也不允许有秘书,因为他不想浪费企业的钱。

  现在,随着“中兴事件”持续发酵,原本已经退休的侯为贵再度出山,奔赴前线。他能否力挽狂澜?让我们静候佳音。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