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首页>职场励志 / 正文

36岁,猝死,连续工作22个月无休:挣再多钱,健康才是你最后的不动产

admin 2019-08-28 16:45:11 职场励志 182 ℃

  36岁,猝死,连续工作22个月无休:挣再多钱,健康才是你最后的不动产

  文/国馆

  岁末年初,你知道看到什么新闻最让人心疼吗?是猝死。

  加班熬夜,加着加着人没了;开车,开着开着人没了;洗澡,洗着洗着人没了。

  你真的不能把未来规划得太长远,因为在现代这个高压社会,一个突发的身体状况会让你的生命从此改变。

  所以,挣钱再多、走得再远,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健康。

  1

  这是个发生很久的新闻了,拿出来写,是因为新的一年,我们想告诉你:

  “无论你之后有多大的野心,保护好自己这具肉身,是第一重要的,没有这具肉身,你的灵魂与野心,都无处承载。”

  华为一位工程师,36岁,连续22个月工作,保持高压状态,没有休息,而且还是在肯尼亚,身体吃不消了,依然硬扛着。

  事发时,这位工程师在开车。

  开着开着,突然觉得头痛欲裂,天昏地暗。把车停靠在路边,整个人开始失去意识,然后就开始呕吐,吐得天昏地暗。

  人们立即把他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

  没用,人最后还是去世了,年仅36岁。

  他的背后,是一个全职太太,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一个老母亲。他去世了,他们从此没了依靠,天塌了。

  这位工程师,去世之前,已经连续工作22个月:

  出事前一周,他给妻子发短信:“我挺不了了。”

  出事前2天,他通宵熬夜加班

  她的妻子写下了一封信:

  我的小家,从此破碎了。八岁和三岁半的孩子,永远地失去了保护他们的爸爸。我再也等不到那个和我白头偕老的爱人,年迈的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2

  35岁是个坎儿

  这类事情,挺多的。

  春雨医生创始人,天涯主编,都是因为过劳导致猝死,年龄差不多也都是在35岁左右。上述华为工程师,年龄是36岁。

  我们当然应该惋惜,同情,除此之外,却也能嗅出老天爷的公平:你自己的身体,折腾来折腾去,虐待它,熬夜不休,吃饭不定时,高血压还加班,病了还不请假。这么个做法,身体能不垮吗?

  惋惜同情之外,应该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职场上,35岁是个坎儿。如果不能像年轻时那么拼,很可能会被淘汰。35岁职场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还是华为,一年前,华为辞退35岁以上老员工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一位年龄刚刚好35岁的员工被公司辞退了。

  辞退的理由当然充满正当性:末位淘汰。

  实际原因是:公司想外派他到非洲去当驻外工程师,工资是在国内的3倍,可是他不想去。他已经在国外呆过4年,他知道驻外有多辛苦。

  外人根本没法想象到华为驻外工程师有多辛苦,风里来雨里去,遇到问题立刻要开车去解决,熬夜加班都不是个事儿。就是因为不想去驻外,所以回来。

  可是国内没有需要他的岗位,于是,他被辞退了。

  3

  他真正体会到35岁的尴尬

  你拼不过刚毕业25/26岁的毛头小伙子;论思维活跃性,你也不及他们;你当然比他们要成熟,可这也意味着思维僵化。

  35岁之前,你脸皮厚点,你父母,家庭,都还可以算是你的支柱;35岁之后,你脸皮再厚,你的父母家庭,都变成了你的负担;

  你当然会比年轻人沉稳很多,可是无论是心态上,还是风险性上,你都不及有年轻人那么折腾,你任何一个动作,一个决策,都牵扯到一大家子的饭碗。

  于是,35岁的你,职场上向再往上一步,没有更有说服力的能力体现,也没有足够强大的资源;即使保持不动,后面一堆年轻人想要把你顶下去;你也没法后退,后退了,老婆孩子吃什么?学区房学费夏令营费还要钱呢。

  4

  在你25岁的时候,就该为35岁做准备

  职场作家王嘉在一本书中写到:

  尽管没有人愿意承认35岁,愿意迎接中年的到来,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老去。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35岁时,有些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35岁,你大概率体力大不如年轻,不能熬夜拼命,跑得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生龙活虎;

  35岁,你大概率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小毛病开始增加,如果身材保持不好,这时候会微微发胖了;

  35岁,你的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你的父母也正是需要你养的时候,家里到处都是各项开支;

  35岁,你可能已经在公司的中层管理岗,再往上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是的,这是绝大部分人的35岁,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状况。

  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考虑到你35岁大概率会面临的情况,然后提前,积极应对。正如王嘉所说:“在你还是25岁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35岁,就应该为35岁做准备。”

  5

  怎么做呢?

  人是观念的动物,人生是观念的结果。观念指导行动,好的观念,行动就会有好的结果。

  例如,有些人认为年轻就应该挥霍,30岁,存款不到四位数;例如,有些人认为存款是必须的,在年轻时存了一笔钱,为之后人生上新的台阶留下了空间。

  两种观念,导致不同的人生。

  在25岁,有几种观念,你必须开始意识到,夯实他,如果你已经拥有,这些观念,会让你一生受益:

  1、看到小趋势

  小趋势是罗振宇在2018年年尾“时间的朋友”演讲中,提到的一个概念。

  所谓小趋势,是隐藏在大时代浪潮下的和个人命运相关的小趋势,例如我们都知道电子商务是大趋势,而后线上线下打通也是大趋势。

  那么在这其中,什么是小趋势呢?

  罗振宇在演讲中举了几个例子:

  2012年之前,你错过了淘宝崛起,你是不是以为你没有机会了。

  其实,这一年的9月,微信公众号上线了,紧接着就是内容电商的爆发,无数人利用自己的文字吸引读者,再通过文字给消费者带来新产品。

  如果这波没赶上,2013年,淘宝开始扶持网红电商,无数网红在淘宝上崛起。

  2014年,线下O2O开始井喷,外卖行业成为最吸金的行业之一,这一年,如果开店开始外卖业务,会获得很大爆发。

  如果也没赶上,2016年,拼团开始了;接着,2017年,直播火了之后,直播电商开启了。

  2018年,短视频带货,快手抖音的网红一天的成交额就是上千万。

  什么叫小趋势?这就是小趋势,大时代里的小风向。

  潮流,是用来改变时代的,但小趋势,是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

  小趋势年年都会有,直播,短视频,都会带来新的商业形态,而这,会是你人生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之一。

  不要等到35岁时,才会是捕捉到这些;在25岁时,如果你开始关注,如果你抓住机会,等到35,当别人面临被辞的风险时,你正在自己创立的舞台中央发声。

  2、产出为王

  什么叫产出为王,简单来说,就每一天,要有实实在在地产出。

  你是程序员,写代码就是产出;你是写手,写文字就是产出;你是销售员,每天打100个销售电话就是产出。

  年轻时候,你会发现太多风谲云诡的说法、概念。

  例如,有人说,情商决定命运,很重要,甚至是你所有职场技能里最重要的;也有人说,情商不重要,老板可以容忍一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但一定容忍不了一个不会做事的人。

  情商重不重要?

  25岁以后,你需要开始慢慢明白,情商重不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产出,能不能做成事儿,情商,只是你做成事儿的手段之一,而并不是必须要通过的途径。

  韩寒讲过一个例子,他赛车,得了冠军,发表演讲: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如果你得了冠军,那么赛前你任性,不参加练习,人们会说这是心态好,有实力;如果你没得冠军,即使你不人性,赛前老老实实练习、预演,人么也会说,这是临时抱佛脚,没用的。”

  你看,重要的不是你赛前练习与否,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拿冠军。

  这个世界的真实逻辑是:你只管负责做事,把事情做好,人们自会为你的成功找理由。

  蔡康永靠会说话,靠情商,成功了;李诞靠颓废也成功了。

  所以,25岁以后,要内心笃定,少去关心什么新概念,新玩法,踏踏实实做好你的事情,产出为王。你今天有没有工作,得到的反馈好还是不好,这些,才是实在的。

  一寸一寸地攻城略地,一点一点地焕然一新。

  3、建立知识体系

  许知远说过:“愿你成为一个有偏见的人,因为只有偏见,才能带来独立思考。”

  25岁以后,如果不想浑浑噩噩,那么,尝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必需的。

  什么叫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一般呈现出2点:

  第一,为你带来一以贯之的三观;

  第二,系统性地思考;

  一以贯之的三观,让你学会不再双标地看待世界。

  高晓松讲过一个故事,他考大学的时候不想留在北京,想去杭州的浙江大学。

  可是家里人的安排是,高考结束,直接去北京的清华大学,生活费学费家里都会准备好。高晓松向往江南的诗情画意,不愿意去,可是他身无分文。

  妈妈对高晓松说:“如果你想独立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浙江大学,也行,学费生活费得你自己去筹备;如果你听家里人的安排,去清华大学,这些钱,我们都会准备好。你不能用西方的那一套向我们要独立,又用东方的这一套向我们要钱。自己选择,一以贯之。”

  什么叫双标,这就是双标。

  只要对自己有利,标准可以混乱,怎么说都是自己对。

  没有知识体系的人,很难有一以贯之的、统一的三观,有知识体系的人,才能做到知行合一,用自己的三观,一以化之这个复杂的世界。

  系统性的思考,会让你明白很多事情的深层次逻辑,然后,你会更加理性,不会容易愤怒,不会容易被别人操控。

  作家毛西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年夏天,他开车路过一个拥堵路口,一位大爷穿着辅警服装在指挥交通。当时天气是真的热呀,虽然那位大爷头上有遮阳的大伞,但在那种情况下,太阳毒辣,室外工作,真的很痛苦。

  他很愤怒,心想,怎么能让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家来指挥交通呢。

  在他的认识里,这位大爷此刻应该躺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凉凉爽爽地呆着。

  于是他投诉了,大爷离开了岗位,但大爷不领他的情,反倒把他骂了一顿:“要你多管闲事,这份工作多好呀,你非要把我赶去种田吗?”

  大爷是农民,因为年龄大了,村里推荐来镇上做辅警,轻松点。

  毛西以为他是在帮助这位大爷,以为自己投诉了,大爷可以回到空调房,事实上,大爷最后不得不冒着炎热的太阳,去种田。

  很多恶,都是善意铺就的。

  系统性地思考,会让你更深入问题本质,为什么会如此?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世界大部分人,都在按照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在生活,你会平静很多。

  4、用工作时间侵占睡眠时间是愚蠢的

  1817年,社会学家欧文提出三个8小时理论,具体来说就是: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眠,八小时休闲。

  事实证明,这是个非常适合人类作息规律的理论。

  华为工程师猝死事件,以及那么多因为过劳导致猝死的人们,再一次警告所有人:用工作事件侵占睡眠事件,是极其愚蠢的。

  这是天理,是不用讲的道理。

  所有人都知道熬夜、不睡觉的坏处,所有人都知道熬夜加班连轴转可能导致猝死,为什么做不到?

  因为在意识里,睡眠至上,并未根深蒂固地扎在你的思想里。

  睡眠是真的至上,你可能无法想象到一夜好眠对你的身体意味着什么,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一夜好眠,抵过任何方式的养生。

  尽管你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30岁之后,人体就开始缓慢衰弱,身体各项机能也在缓慢衰弱。

  如果你开始意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你的肉体还可以支撑你下一个30年的征程;如果你一如既往地透支,你的人生很可能终于此刻。

  别在用工作侵占你仅剩的8小时睡眠了。

  一家让你持续熬夜加班,让你身体质量迅速下降的公司,不管多大名气,不管多丰厚的收入,不值得呆,至少不值得长久呆。

  6

  人生中有一些事情,即使你不愿意承认,它也必然存在。

  例如30岁的到来,例如老去。

  30岁也好,35岁也好,都会为你带来诸多问题:

  1、不可避免地老去

  2、不可避免地支出增大

  3、不可避免地竞争压力变大

  4、不可避免地受到年轻人的挤压

  ……

  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一直坚信一种原则:早晚都会出现的问题,早一点面对,比晚一点面对要好;早晚要出现的麻烦,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

  上述种种,是针对35岁的,也是针对你一生的事业的。

  人生会面临许多坎儿,但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就那么几个。

  希望它们来临时,你能坦然面对,淡然从容,这需要你及早思考。

#p#分页标题#e#

  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文/哈叔

  月薪过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很多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会告诉你,就那样,没什么特别的,甚至有人会说,感觉很不好。

  但是,没尝过那份鲜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意淫着那份美好,总认为那种感觉应该是很爽的才对。

  人就是如此,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就好像刘强东说自己是脸盲,看不出奶茶妹妹是否漂亮。

  月薪过万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先把这个流氓的问题放一边,其实月薪过万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里,只是刚刚解决温饱,属于低收入人群。

  所以,我们聊一个很正经的操作:如何成为一个高收入的人?

  1

  高收入一族的人像

  什么样的才叫高收入人群?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的脑子里会冒出这样的一群人:

  出入5A写字楼、衣着光鲜亮丽的白领们,企业的高管,银行职员,BAT、华为这些大公司的精英,做生意的老板。。。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出一长串,但很少会有人将街头的小贩,快递员这类人放进去。

  以貌取人,一直都是人的本性,看到那些穿着普通的人,工作不够体面的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将他们归类于不成功的人,收入不高的人。

  但事实上,很多坐在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是没有每天来取件的快递小哥收入高的;是没有楼下那个守着一个小摊位,每天给做煎饼的大妈收入高的。

  而更现实又普遍的现象是:越是工作不够体面的人,越知道开源节流,简单点说,就是挣得多,用的少。

  所以,高收入的人群往往是两个极端的人,要么是靠软实力(智商、颜值、口才、高技术),要么就是硬碰硬的能吃苦、耐操。

  而那些夹在中间的,往上走没那实力,往下走又放不下身段,稍微累点就自己感动到不行,这群人往往是最穷的,最迷茫的。

  网上很多无病呻吟,整天问如何月薪过万,大多都是这样的人,每天荒废大把的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在舒适的坑里越陷越深。

  2

  高薪背后,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从山下登上山顶,总是艰难的,可能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爬得气喘吁吁;而从山顶往下跳,瞬间就到了山脚下,速度极快,但却致命。

  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就是人生的真谛:

  向上的路很难走,向下的路很顺畅,但最终只能以凄惨收场。

  想要快速的到达山顶,一是需要强健的体魄,二是需要不放弃的信念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高收入的行列,没有什么捷径,就是玩命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

  事实上,你看到的一切高收入人群,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你羡慕那些明星,微笑几下,说几句话,代言费是你一辈子都无法挣到的;你羡慕那些企业高管,上班不用打卡,事情都是手下人去做,年薪百万;你羡慕那些名校毕业生,实习的工资赶上你工作五年的薪水。。。

  人往往只看到想看的一面,对背后的真相选择性忽略。

  你看不到那些明星平日里花了多长的时间在打磨自己,单单保持身材这一条就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的。

  你看不到那些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什么都懂的高管,平日里看了多少书,积累了多少行业知识,思考得头发都谢了顶。

  你看不到那些名校毕业生,在学生时代是如何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出来的。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稀里糊涂的衰败。

  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玩命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越厉害的人,反而越努力。

  切记,别用今天的安逸换一辈子的艰难,这是天底下最赔本的买卖。

#p#分页标题#e#

  在北京7年,我赚了2551元:一线城市的生活到底有多难

  文/猫慕

  1

  我在北京总共待了7年。

  2012年我从河北考到北京;

  2016年毕业,前前后后做了好几份工作;

  2019年1月25日,我正式辞职,回了老家河北石家庄。

  离京时,我最好的朋友罗子京来南站送我。

  他鲜少地红了眼眶:

  咱们好兄弟一块在北京多好啊,何必回去呢。你这一走,我太舍不得了。

  我也舍不得我的好兄弟。

  但是,在北京7年,我对这个城市却没有什么感情。

  2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对北京的形容是:这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

  我在石家庄出生,一直长到18岁。

  18年的时间,我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我们就像爱情之火熄灭后的恋人,它再也无法激起我对它的兴趣与热情,只剩厌烦与倦怠。

  高三时,大家讨论着今后报哪个大学。

  我当时想,要去就去最好的城市,最繁华、最热闹、最有前途的城市。

  最终我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刚到北京,它给我的印象与我想象中的样子大相径庭。

  我拖着行李在学校门口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狭窄、拥挤、略显脏乱的道路。

  我当时有点发愣,这就是北京?那个首都、国际都市北京?光看这路,还不如石家庄宽大、干净呢!

  作为年轻人,我只狭隘地看到了它的表面,直到罗子京的出现,我才真正见识到了北京瑰丽的一面。

  罗子京是我们宿舍最晚到的。那天我跟两个舍友一块从食堂回来,刚进门就听到一个中年男子中气十足地说:

  你们宿舍也忒小了,这儿住得开吗?

  他一手叉腰,看着床上的男生整理床铺。

  那男生不客气地回嘴:

  又不是你住,哪儿那么多废话。

  看到我们进来,中年男子热情地打招呼:

  嚯!这几个小伙子,够精神的啊。你们是罗子京的舍友吧?

  床上的男生微笑道:

  你们好,我是罗子京,这是我爸。

  我们自报了家门,罗爸爸豪气地招呼我们:

  走走走,给你们带了吃的在车上,去拿去拿。

  一看到罗爸爸的车,我跟室友惊呼,宾利!豪车!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辆车是罗子京的,他爸开的是另一辆劳斯莱斯。

  知道罗子京爸爸在北京做的是房地产,这一切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土豪”,那种感觉有点不真实,而且有让人自惭形秽的压迫。

  3

  罗子京是一个谦虚、热心的人,他身上完全没有骄横之气。

  他善于沟通交际,而且是他带我叩响了北京的“华丽之门”。

  我生平第一次去夜店,就去了最豪华的一家,在三里屯非常有名。

  那天是罗子京朋友的生日,他们在最好的卡座开了一整桌的酒,酒的名字我一个不认识,但肯定价值不菲。

  来庆祝的也都是些漂亮、帅气的年轻人。

  那些年轻的躯体,习惯性地随着节奏不住地摇晃。我也故作自然地随着音乐晃动。

  散场签单时,因为罗子京的朋友离我比较近,我偷瞥到了上面的金额——712583。

  好家伙,6位数!仅仅这一晚上,居然消费了71个万。

  万在北京是基础消费单位吗?

  我暗自吃惊,但人家这位朋友却大手一挥,把卡一递,连眼都不用眨一下。

  当下我心里只剩下四个字,云泥之别!

  当晚凌晨三点,我单独回到宿舍。两个舍友都还没睡,他们正边打游戏边聊天。

  我听到舍友老张深深叹气:

  我明天又得跟爸妈要生活费了,真是张不开嘴。

  另一个问:

  你要了多少?

  一千!

  靠,要这么多干嘛!你又没女朋友。

  老张扭捏道:

  唉,衣食住行不就得花钱嘛,我已经很节俭了好吧!

  一千块,已经足够使我的两个舍友烦恼、焦虑;而不久前我见到的年轻人们,他们却轻松自在地挥金如土。

  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境遇,我在北京首次深刻地体会到同龄人之间的割裂。

  4

  其实在学校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不是那么强烈;

  一旦踏入社会,那才是真正的千差万别。

  毕业季来临,我找了好几份工作,但都大同小异,工资基本都是两千多,工作内容也是零碎的杂活,不具备任何意义和前途,我是可以随时被替换的“工蚁”。

  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下了班回到宿舍很难摆出好脸色。

  不光是我,另外两个舍友也如此。罗子京经常打趣我们是出去“卖身”了。

  全宿舍就只有他没有生存的压力。

  在我们焦头烂额地到处投简历时,他和自己的女朋友去了欧洲玩。他朋友圈里晒得那些异国风光图,直扎得人眼睛疼。

  毕业证书一到手,我也给老板递了辞呈。

  老板整天对着实习生冷嘲热讽,随意指使。他接过我的辞呈,连眼皮都没翻一下。

  我约罗子京吃饭,他问我今后有什么打算。我当时动了回家的心思。

  记得刚上大学时,我向父母坚定地表示:以后我就是在北京捡垃圾、当乞丐,也绝对不会回石家庄!

  年少无知!现如今呢?

  真正收拾东西离开学校的话,我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这难道就是我留在北京的意义?

  罗子京听完后,沉思了一会说:

  我爸人脉广,我托他问一问有什么工作找人,你先别着急。

  我当时只觉得好兄弟在安慰我,没想到过了几天,罗子京就给了我一个微信号,说是他爸的一个朋友在一家跨国巧克力公司做销售部经理,现在准备招一个助理,要是我合适的话,人家也不准备在网上发招聘了。

  后来我去面试了。去之前心里特别含糊,毕竟这是一家很知名的跨国公司,我觉得人家十有八九不会要我。

  结果没想到,那位销售经理了解了一些我的基本情况后,当即就通知我下周一过来签合同。

  走进电梯时,我觉得特别不真实:这么容易就被录用了?

  入职后我才明白,这里的员工不是国内顶尖院校毕业的,就是国外学成的“海归”。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能进来,完全是仰仗了罗子京父亲的面子,可以说是“狐假虎威”。

  5

  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4500,刨去每月2500元的房租、480元的交通费还有杂七杂八的水电,实际够我吃喝的也就1500元左右。

  公司地处二环内的商业区,周围饭馆不多,所以物价特别高。我每天午饭平均要30元,一个月下来也是个负担。

  每次有同事一块约着吃饭,我都找理由推脱掉。

  因为他们吃饭关注的是味道,而我关注的是价格,实在是丢人。

  钱包的拮据,让我也顾不上什么人际社交了!

  同公司市场部有个小姑娘,跟我同岁,在美国留学。她每天开着宝马来上班,身上穿得衣服每天都不重样。听同事私下里说,她爸爸是大公司的老板,特有钱。

  在北京,如果被人议论说特有钱,说明这个人身家起码上亿。即使非富,也是即贵。

  在大公司上班,我总有一种悬着一口气的紧张感。好像没了这口气,我连抬头看人的勇气都会消失。每次下班,涌进地铁的人流,我才会回到现实。

  地铁,是北京的社会图鉴。

  在这里,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大家都卸下了面具,脸上统一着一个神态——疲惫。

  有的人皱着眉低头不断地刷手机;有的人眼皮一阖放松地入睡;有的人一脸冷漠地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广告牌;有的人焦躁地站在出口,期待着第一个挤下车。

  焦躁、疲惫、颓废、冷漠,每一天都在北京的地铁上呈现。

  有一次在地铁上,我听到一对小姑娘的对话。

  一个说:

  你知道我有段时间多穷吗。我晚上没钱买菜买饭,就从超市买一块豆腐,买点辣酱,拿豆腐蘸酱吃;吃完了就立马上床睡觉,这样就不会感到饿了。

  说话的姑娘语气轻松,而我替她心酸不已。

  耳边听着姑娘的辛酸,眼前不断闪现一块块炫丽的广告牌。广告上的代言人是个微博粉丝过千万的小鲜肉,他受到万人追捧,演一部戏能拿到几千万。

  同是90后,有的人名利双收,活得光鲜亮丽;有的人还在因为生活的拮据,去为五斗米不断折腰。

  有的人已经在为到达终点喝彩,而有的人还在为站上起跑线奋力拼搏。

  唉,人比人该死!

  6

  我很珍惜在跨国公司工作的机会,这在北京是个很不错的工作了。

  但是我始终只是一个被雇佣者,工作的主导权并不在我手里。

  年底意大利总部的人要来北京视察,消息提前一天发布。

  第二天上班前,我已经走出家门,突然想到今天日子比较特殊,虽然老板没有要求,但是穿得正式点比较好,所以我又返回去,在所有的衣服里挑了一件最拿得出手的。

  我如往常一样,第一个到了公司。同事们接踵而至,我看着他们一个个走进来,心里有点慌乱。

  大家都穿得特别肃正,男的身着笔挺的西装,女的身着修身的套裙;只有我,穿着自以为正式,其实给人一种随便感觉的衣服。

  老总的秘书Adam笑容满面地走进来,跟大家亲切地打招呼。她工作能力超强,会说流利的英语和意大利语,而且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她是今天与总部领导沟通的翻译。

  Adam惯常的笑容一直到看见我,才猛然消失。

  朱建文是吧,你……你怎么穿成这样!我昨天不是在群里强调过吗,男生今天必须穿西装!

  我一头雾水:

  我不知道啊,我没收到消息……

  怎么可能没收到!我还特意说了两遍呢!你怎么搞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焦躁地翻着手机上的聊天记录。她把手机拿给我看,名叫“公司一家亲”的聊天群里,的确有她发的消息,也的确发了两遍。

  但是我的心不断沉到谷底,我能感受到我脸颊的炙烫,我艰难开口道:

  Adam姐,我……我不在这个群里……

  她难以置信:

  不会啊,这个群公司所有人都在啊,连董阿姨都在,你怎么可能不在!

  董阿姨是我们公司打扫卫生的阿姨。

  窗户纸被意外地捅破,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我在公司是被边缘化的人,甚至是不被承认的人。

  adam看到我的窘态,没有多说什么,只淡淡地抽回手机:

  那我把你拉进来。

  服装的事,最终不了了之。

  但我的自尊,受到了重创!

  在这里,他们是同一阶层的相似人物。

  他们是北京的精英,他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受过优越的教育,有着非凡的见闻,他们在国外留过学,每个人至少熟练地掌握着一门外语;他们从不曾为物质担忧,也不用去担忧。

  而我,是突然闯入的外来者,是异乡的异客。

  尽管我努力奋斗,兢兢业业,但是,这是应当的,这份应当是因为这份工作于我是必须紧抓的浮木,没有了这个支点,我将在都市的大海中“沉溺身亡”!

  我像是不知好歹的客人,久久地呆在别人家,不知道离开,直到主人下了逐客令,才“落荒而逃”。

  周末在王府井闲逛。看到一家星巴克,我脚下一顿。

  我从来没进去买过一杯咖啡,因为这里最便宜的咖啡,也要30几块,这足够我买一大包的速溶咖啡。

  不划算,不值得,过去我这样安慰自己。

  但现在,我感受到了它的排斥。

  它的大门朝所有人打开,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进入,但是,我还是感到了一股力量,它让我寸步难行。

  不只是它,我环视着北京周围的一切,一座座耸立的高楼大厦,商用也好住宅也好, 它们都在彰显北京的寸土寸金;

  楼里面的人,在里面建造起属于他们的规则,只有符合条件的才得以真正进入;

  马路上匆匆的行人,面色蒙尘,没有笑容,恰如行尸走肉。

  4

  我有时劝自己,别庸人自扰了,留在北京奋斗的外地人又不光你一个,何必顾影自怜。

  我跟父母要了两千多块钱,报了一个英语提升班。工作上经常要处理邮件,同事间交流也是中英文夹杂,我怕露怯,也怕耽误工作,只好更加努力。

  英语班上到末期时,我觉得有点用处,总算这笔钱没白花。但是,有天午饭时,经理把我单独叫到会议室。

  你来公司也快半年了,这半年也挺努力。但是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我看着他犹豫措辞的样子,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能看出来,很多工作你处理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上次给上海总部Alex的报告,审查得也不够用心,好多数据跟那边对接不上……

  当时吴迪姐给我的材料就是那样的,我是按照……

  我还想把当时的原委解释一下,但是经理没有给我往下说的机会。

  吴迪后来跟我解释了,但是你还是有责任的。说实话,我能理解你作为外地人的辛苦,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公司其实对人才要求还是挺高的……过几天,HR要招聘新人了,所以你的合约,公司只能跟你签到月底了……

  我被辞掉了!这就是谈话的主题。

  月底,我收拾东西离开了。

  离别时,同事们恋恋不舍,让我有空回来玩。

  那是他们向我展现的最亲切、最和蔼的一面,由始至终,仅此一面!

  后来,我又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的的市场部,只做了5个月;辞职后,我又去应聘教育机构的老师,白天备课上课开会,晚上批改作业,一天下来只能睡4个小时,这次只做了4个月。

  再次辞职后,我彻底迷茫了:我当初为什么执意留在北京?我到底想从北京得到什么?

  北京,还是那个北京!它吞没所有人的不满,也不屑回答任何人的质疑。

  8

  我坚持不住了!我选择逃离北京!

  我收拾了所有的东西,能带走的,一个箱子就够了。

  所有的积蓄,只剩2583元。我去星巴克买了一杯热的拿铁,花了32元。我必须买这一杯,这是我留给这个城市最后的自欺欺人的自尊。

  我带着仅剩的2551元,买了回石家庄老家的火车票。

  罗子京来送我,他依然意气风发,不为尘埃所累。

  他红着眼眶问我为什么不能在北京一直待下去,我苦笑,不好意思回答。

  就这样,我简装踏上了回程的路,离开了北京,离开了这座“海市蜃楼”。

  路上看着相向而行的列车,我心有感慨,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正对北京充满着期待。

  而这边,他们无法想象的,是一个灰心离开北京踏上归程的人。

  北京,还是那个北京。

  我逃离的,是我自己心中的那座城市!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