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首页>励志人物 / 正文

戴森:5126次失败,铸就了“英国设计之王”

admin 2019-08-30 05:53:57 励志人物 163 ℃

  戴森:5126次失败,铸就了“英国设计之王”

  文/清如

  【人物名片】詹姆斯·戴森,戴森公司的创始人。

  1月23日,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詹姆斯·戴森净资产高达138亿美元,成为新晋英国首富。而光环背后,是他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和坚守。

  一、失败了5126次

  谁能想到,著名的“英国设计之王”詹姆斯·戴森,在发明出戴森牌吸尘器之前,经历了5126次的失败。

  詹姆斯·戴森很早就展露出了设计天赋,在皇家艺术学院读书时,他就手握“海上卡车”、球轮小推车等发明,声名鹊起。

  某天,31岁的詹姆斯·戴森在农舍里修理一台真空吸尘器,他发现随着灰尘越吸越多,就会造成阻塞,吸力下降。身为“技术控”的他决定破解这个难题,踏上吸尘器研发之路。

  然而,詹姆斯·戴森研制了几百个模型,却无一成功。不过他并没有轻易放弃,即使背上高息银行贷款、负债200万英镑,他依然坚持到底。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詹姆斯·戴森终于在第5127次成功了,他发明出了不需集尘袋的双气旋真空吸尘器,并且创新性地把积尘箱变透明了。

  不过,詹姆斯·戴森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喜悦,就在市场推广上遇挫。

  二、艰难崛起的戴森

  当时,英国的厂商普遍生产利润丰厚的集尘袋式吸尘器,詹姆斯·戴森设计的新型吸尘器并不被看好,处处碰壁,公司一度濒临破产。

  为了打开局面,詹姆斯·戴森来到做家务文化浓厚的日本,没想到这款吸尘器大受欢迎,销量火爆,并于1991年斩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大奖。

  1993年,詹姆斯·戴森决定重返英国市场。他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并且通过一个“向袋子说再见”的电视广告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双气旋真空吸尘器。

  与此同时,詹姆斯·戴森还在渠道上另辟蹊径,他与时尚品牌保罗·史密斯合作,在其线下门店售卖吸尘器,销量竟然比电器商店还要高。

  此后,戴森牌吸尘器逐渐占领英国市场,并且以燎原之势风靡全球。

  而随着无叶风扇、HEPA滤网干手器等革命性产品的相继问世,詹姆斯·戴森建立起了庞大的戴森王国,这是一位产品主义者的胜利。

  三、“家电界的乔布斯

  詹姆斯·戴森被誉为“家电界的乔布斯”,因为他和乔布斯一样,是一位极致的产品主义者。

  现在,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詹姆斯·戴森依然保持着“发明家”的状态,他喜欢“捣鼓”各种模型,对于公司的各个项目了如指掌,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和工程师一起进行各项测试及产品实验。

  他喜欢专研,不畏失败。“我未曾失败,只是发现了一万种无效的方法”。“失败是发明家的基因,你无法从成功中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从失败中可以。”

  与此同时,詹姆斯·戴森要求员工们“用工程师的思维来思考”,并且亲自教他们做设计,因为他认为产品才是一家公司屹立不倒的关键。

  此外,他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扩展各国的业务,并且不断丰富产品体系,让戴森王国日益壮大。

  他说,“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商人,我想要亲自设计产品,我喜欢那样。”

#p#分页标题#e#

  鲁花集团孙孟全:一颗花生“榨”出百亿龙头,背后的奋斗与坚守

  文/清如

  【人物名片】孙孟全,鲁花集团董事长。

  从一个小作坊到百亿龙头企业,鲁花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花生油第一品牌,孙孟全也被誉为“中国花生产业第一人”。而这都离不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与坚守。

  一、创办鲁花

  1983年,孙孟全接任山东莱阳姜疃镇物资站站长,这是一个连年亏损的“烫手山芋”,他却毫不畏惧,迎难而上。

  面对发展困境,孙孟全大胆砍掉建材等亏损项目,集中火力收购农产品。通过倒卖花生和地瓜,短短两年他就赚到300多万。

  但是,由于农产品淡旺季明显,物资站盈利受限,孙孟全决定发展深加工。1986 年,鲁花植物油厂成立。

  刚开始创业,孙孟全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如何去除花生中的磷脂。当时的榨油工艺都无法破解,于是他决定自主研发。

  尽管遭受嘲讽和质疑,孙孟全还是坚持到底。他组建了一支20人的技术团队,同时广泛请教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孙孟全终于攻克技术难关,创造了“5S物理压榨工艺”,轰动业界。此后,鲁花花生油迅速占领山东市场。

  不过,强劲的竞争对手也悄然逼近。

  二、打造品牌

  1991年,随着金龙鱼食用油、福临门食用油的相继问世,中国粮油开启小包装时代,两强争霸的格局也由此形成。

  为了增强实力,孙孟全和外商合作,鲁花提供产品,外商负责市场销售。他坚决杜绝掺杂其它油品种,保证花生油的纯正浓香。但是由于花生油成本高,定价也较高,鲁花销量惨淡。

  孙孟全很快意识到,这是因为鲁花的名气太小,于是决定重点打造品牌。经过分析,他细分市场,将鲁花定位为“做花生油的第一品牌”。

  1996年,孙孟全斥巨资在央视投放广告,第二年又登录各个地方台。不管广告诉求还是产品包装,都突出花生油这一品牌属性,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经过大量广告轮番轰炸,“滴滴鲁花,香飘万家”、“中国味,鲁花香”等广告词广为流传,鲁花一炮而红。1997年,鲁花年销量超过1000万。

  鲁花打响名声后,孙孟全果断把重心转移到质量管理上。

  三、坚守质量

  孙孟全认为,“好口碑要靠好产品保证”。他坚守质量,严格把控生产的每个环节。

  他曾严厉制止想要低价购进陈年油料的采购员,也曾果断拒绝一家超市想要定制一款调和油的合作,因为鲁花“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

  为了从源头把控品质,孙孟全于1999年在每个采购基地设立信息员,定期考察花生长势,在车间设立巡检员,精选优质原料。

  而且,孙孟全从不降低标准。尽管食品行业普遍按等级定价,他却坚持分类不分级,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做到最好。

  此外,孙孟全把农民当做自己的亲人,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他不会因为大丰收而压低收购价格,也从不拖欠农民货款,都是现款现结,由此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后备军。

  根据2017年度山东省百强企业名单,鲁花集团营收突破265亿元。

  现在,孙孟全正在大力发展更加健康的高油酸花生油,他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p#分页标题#e#

  良品铺子杨红春:坚守品质,缔造年销售60亿的零食帝国

  文/清如

  【人物名片】杨红春,良品铺子创始人、董事长。

  从一家小小的店铺,到年销售额60亿的“零食帝国”,良品铺子只用了11年。而这十余年的创业路程上,杨红春始终坚守品质,让良品铺子成为全国零食行业第一品牌。

  一、辞职创业

  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杨红春进入广东科龙电器工作。凭借努力,短短四年时间,他就从质检员一路晋升为分公司总经理,年薪30万,令人艳羡。

  尽管已经位居高管,但是杨红春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创业梦想。2005年,他毅然辞职创业。

  为了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杨红春跑遍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考察。他敏锐发现,随着消费者中产阶级的形成,高质量的零食加工产品大有可为,“良品铺子”应运而生。

  2006年,杨红春在武汉开设了第一家“良品铺子”店面,寓意为“良心的品质,大家的铺子”。他精心挑选了话梅、核桃、芒果干等50个特色产品,同时推出“免费品尝”活动,顾客蜂拥而至。

  但是促销活动过后,客流量急速下降,良品铺子3个月就亏了50万。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杨红春和久久丫董事长顾青交流过后,恍然大悟,要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二、打造爆品

  2007年,杨红春来到盛产脆冬枣的河北黄烨,希望将脆冬枣打造成为良品铺子的爆品。

  但是,脆冬枣存在保质期太短的缺陷,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为了破解难题,杨红春引进欧洲低温脱水工艺,经过200多次试验,终于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保质期。

  良品铺子的脆冬枣上市后,一炮而红,店里客户络绎不绝,很快实现扭亏为盈。

  随后,杨红春又根据顾客的反馈,提升冬枣的等级,并且改用袋包装,统一每袋160克,方便顾客购买和携带。当年年底,仅脆冬枣这一款产品的营收就高达3000万。

  2012年,杨红春开始布局电子商务,入驻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年,良品铺子数据显示,企业拥有2200多家门店,全渠道终端销售收入60亿元。

  如今,良品铺子已经成为全国零食行业第一品牌,而这都离不开杨红春对于品质的坚守。

  三、坚守品质

  杨红春认为,良品铺子的成功源于“品质第一,其他第二”的经营理念。

  对于产品研发,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鸡蛋干为例,精选优质蛋源、在48小时内完成制作、清洁消毒……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才能保证鸡蛋干营养丰富、口感绝佳。

  从2008年到2012年,杨红春团队不断模拟在各种温度下鸡蛋干的存储情况,终于让保质期延长至9个月。2013年,良品铺子鸡蛋干上市,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销量火爆。

  2015年,一家供应商供给良品铺子的肉松饼变质了,杨红春立刻下令将其全部烧毁,损失200万。他说,“有质量问题我们是不退货的,不能退回去害人。”

  此外,为了倾听消费者的建议,杨红春专门成立品控部,让品控部的员工到各个线下门店考察,根据顾客需求不断优化产品。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