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首页>职场励志 / 正文

从国企离职,我不止一次后悔过

admin 2019-08-28 17:45:10 职场励志 179 ℃

  从国企离职,我不止一次后悔过

  文/亮司

  “因个人原因不能在公司继续工作,申请辞职。”

  当我在国企的解除劳动合同申请表上签下名字,盖上拇指红印时,我问自己,你真的准备好离开这个稳定的环境了吗?

  那时候,我还完全不知道往后的路要怎么走。

  因为,我是裸辞的。

  印象最深的是,递交辞职申请表那天,见到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友善的笑容,就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门卫阿叔,也给我递了烟,说常回来看看。

  以至于我收拾完东西走出单位门口时,我想起了我爸说的话:

  “从国企离职,也只有你舍得吧。”

  想想,还真有点不舍得。

  1

  其实会有这个念头,也是因为这里还有让我留恋的地方。

  从世俗意义上讲,在国企工作,代表着体面和稳定。

  当得知我进了国企,爸妈开心得像是中了奖,逢人便说。第二天,好多亲戚朋友给我发来了祝贺的信息。

  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进了国企或者当公务员,都会被高看一眼。

  用我姑姑的说法,就是:“以后相亲不怕没有好对象,办什么事儿都方便。”

  但对我而言,这份工作真正让我心动的,是四点半的下班时间。

  划重点,四点半。

  我的岗位是客户经理,早上八点半上班,工作内容包括打电话跟客户沟通,定期走访客户和整理报表台账等。

  每天走访完客户,回到公司差不多下午三点多,再收拾些手尾,跟同事聊会房价股市,就可以下班了。

  4:29 的打卡机前,有时候已经排好了纵队。

  而四点半下班后,才是我生活的开始。

  为了不让自己流于平庸,自诩“生命在于折腾”的我给自己做了份“成就感 max”作息表——

  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摄影和写作,是我在那段时间里,仅有的成就感来源。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特别需要被“成就感”滋养的人。

  尽管那时我还没能准确描述这份“成就感”是什么。但拥有一技之长,还是让我在国企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同事会让我去帮忙拍照;举办会议时,领导也会安排我去写通稿。

  这也意味着我的名字可以被更多领导看到和记住。

  我想,也许只差一个机会,就可以获得晋升吧。

  而在这个机会到来之前,我就主动出局了。

  2

  我开始为自己的得过且过,感到心安理得。

  在我产生离职这个念头之前,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跟一位做新媒体运营的师妹聊天。

  比我晚毕业一年的她,从公众号运营的思路和技巧、到竞品分析和市场分析,她都能分享她的理解和整理总结的经验。

  她说的每一个观点,我都很难对应给出反馈,因为我一无所知。

  我突然发现,我们思维和格局已经不再是一个层级的了。

  想起大学时还是我带着她成长,而现在她已经远远走在我前头,那种错位的反差感,像口腔溃疡一般让我焦虑和烦躁。

  焦虑的是自己的无知,烦躁的是自己对此毫无办法。

  我只好客气地说“你说的对”、“优秀”,但我不敢说出口的是,“你的现在就是我想拥有的,满满成就感的状态。”

  “我是不是选错路了?”这是我第一次对选择国企产生怀疑。

  第二件事,是一位同批的师姐离职。

  论资质和能力,她完全在我之上,也因此很受领导器重,所有人对她的印象是:前程似锦锦锦锦锦锦。

  但是在入职的第八个月,她提了离职。她跟我说了一句我记到现在的话:“我开始为自己的得过且过,感到心安理得了。”

  我想起在那八个月里,我自己花最多时间的,不是在做喜欢的事,而是去参加同事朋友的聚会,至于我给自己列的“成就感 max”作息表,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角落里蒙尘。

  那份作息表,每完成一天,我会在上画一划,每满五天,就会有一个“正”字。而当我拿出来看时,上面只是孤零零地躺着六个半“正”。

  原来,我也得过且过很久了啊。

  所以师姐说的这句话,轻而易举就把我击倒了。就像你一边喊着减肥,每天仍然一杯一点点,而两个月后站到体重秤上才会感受到那种直观的打击。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自我驱动力很差的人,而在这个“不努力真的很舒服”的舒适圈里,我很难不被同化,也妄论什么成就感了。

  真正让我铁了心离职的,是第三件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会议,密闭的会议室里人多且闷。大概等了十几分钟,三位慕名已久的领导才走了进来。

  一位长得精瘦,些许地中海,抽烟导致牙齿有些黑黄;

  一位挺着肚腩,走路时胯部摇摆得用力,挂在皮带上的钥匙串叮当作响;

  一位梳着油头,还算正常,但一坐下就打官腔,讲了半个小时后说:“开头我就讲这么多了,下面进入今天会议正题,主要分三个部分……”

  说实话,那天会议到底讲了什么内容我一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坐在角落里的我,看着他们咂巴的嘴,头昏脑胀,胃里一阵绞痛。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句话引起生理不适”。

  其实我知道,在其他公司也会有这种场景出现的,只是这种场景让我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念头:

  要是有朝一日我有机会能够晋升到他们这个职级,差不多的打扮讲着差不多的话,下面也坐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是不是也会这样看我?

  那我应该会很讨厌自己吧。

  想到这里,我知道,这里不是我应该呆的地方。

  我要辞职。

  3

  但是,要从国企离职,并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

  离职最大的阻力,其实来自于家里人。

  在我第一次跟我爸提了离职的想法时,他以为我是开玩笑的,他说:“好好好,离职了就回家考个公务员。”

  当我严肃表达了我的态度和想要离职的原因后,他才意识到我不是说说而已。

  由于观念不同,每次打电话我们都免不了一次争执,然后在“我一定要去做我喜欢的事”和“外面太动荡而你太无知”中不欢而散。

  往后几天,我叔打过电话来劝我,大概意思是“国企才有保障,私企说倒就倒。”

  我姑也发微信给我,循循善诱地讲了她的人生经验以及她在国企的朋友现在多么风光,“国企员工是越老越值钱,你现在不懂。”

  家族群里也不定时会出现类似于《嫌工资低辞职的 XX 国企员工,如今光脚坐在火车站》的推文。

  而最让我揪心的是我妈给我发的信息,她说:你若辞职我会一辈子心痛。

  在以前,在“我喜欢”和“让父母开心”这两件事上,我都会选择后者。但毕业后这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做自己”和“孝顺”是两码事,不冲突也不矛盾。

  矛盾的也是两代人对于“成就感”的理解吧。

  站在父母的立场,他们这代人是吃过苦的,之所以要我们选择稳定的国企或者公务员,是希望我们在有得选择的前提下,能过得轻松舒服些。

  这是他们认为的人生最大成就感。

  只是他们有时候会忽略,比起“过得轻松舒服”,我们这代人,会更在意“自我实现”成就感这回事。

  而那个时候我也清楚,我暂时没办法向他们解释清楚,只能交由时间来说话。

  当然,到最后我还是没办法说服老爸,我只好跟他说:“我实在没办法强求你理解我,但我做的决定,我会负责的。请给我时间。”

  知道无论如何都劝不动我之后,他发给我几句话——

  他说:“家是不是避风港,当遇到狂风暴雨时?”

  我说:“是,永远都是。”

  最后他说:“好,祝你新的旅途一帆风顺!当遇到风雨时,不要忘记还有避风港。”

  看到这些话时,我正坐在阳台上,看着被防盗网切割的黑夜,止不住哭出声来,心里一阵释怀。

  4

  从国企离职后,我不止一次后悔过。

  很多朋友问我,从国企离职有没有后悔,答案是肯定的。

  离职后我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强度和节奏,像是硬生生把一个生锈的齿轮拧动。

  在我对着项目焦头烂额的时候,在我加班到凌晨四点半的时候,在我蹲在马路边改 PPT 的时候,在我被上司黑着脸质疑能力的时候。

  我都后悔过。

  每当这些时刻,我都想钻回到原来那个稳定而体面的环境里。我反复问自己:何必呢?值得吗?怎么办?

  都没有答案的。

  而我只能靠着一句“条路自己拣,扑街唔好喊”给自己打气。

  但在从国企离职一年后的现在,回看这段经历时,我会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 。

  在我无数次产生自我怀疑时,我去做了各种职业性格测试,甚至找了 600 元一个半小时的职业咨询师,我想确定的是,我究竟适合做什么工作?

  测试结果都指向,我的成就感来源于“输出个人价值”和“影响他人”。

  我这才意识到,这就是我喜欢摄影和写作的原因,也是我在跟师妹聊到新媒体工作时被触动的原因。

  而我也是因此,选择到我目前喜欢的这家公司工作。

  在这里两个月,在跟编辑们讨论选题到凌晨两点时,在掉了几根头发终于写出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在后台看到读者的真诚留言和反馈时,我都觉得当初做的决定是对的。

  因为我能分明地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成就感”滋养着。

  5

  不是国企不好,

  是我想要“成就感”

  我朋友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国企不好呢?

  恰恰相反,国企无论从福利保障,还是性价比,相比很多工作都好得多,所以也有一些朋友在私企工作几年后,辞职去考国企或者公务员。

  但我更想探讨的是关于“成就感”这件事。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人最高的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份工作都只是一个工具,只要你能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一份好工作。

  如果你清楚你的成就感来源是什么,那么恭喜你;如果还没有,那么我会鼓励你去找到它,并拥抱它。

  我很喜欢的一个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里面每一期的素人嘉宾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他们也许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你会发现他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所在。

  第9期的《奇遇人生》,赵立新和白举纲来到冰岛,和一位艺术家施瓦纳,共同完成他十一年来的心愿——一场关于火的艺术,展现人类与精灵间的跳舞。

  “真好。” 我一边看一边感叹。

  众人围坐在篝火前,欣赏着旋转的艺术,聊着天,唱着歌。

  白举纲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让人觉得为之而惊叹的感觉。但是施瓦纳的眼睛是发亮的,满足了自己的内心。

  主要是他的欲望、发生、过程、结果都是他自己。你做了作品,得了奖,满足了别人,别人认可。

  他成就他自己 ,满足自己是最难的。”

  最后这句话,跟你共勉。

#p#分页标题#e#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文/哈叔

  1

  晚上几个朋友小聚,因为都已经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教育这个话题。

  老陈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这几年,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带着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老陈家的出游和很多家庭还不一样,大多数父母通常会带着孩子去游乐场,去动物园,这些地方老陈也会去,但他还时常去一些很冷门的地方。

  比如说,他会带上物资,带着儿子去儿童福利院,去敬老院,去大山里,会带着儿子去听评弹,看戏剧,也会时常带着儿子去老家农村的亲戚家吃吃饭,聚一聚。。。

  「见见世面」是老陈提到较多的一个词,而对于「见世面」的理解,老陈说:“所谓见世面,其实就是见见真实的生活。”

  不夸张地讲,豆豆(老陈的儿子)是我见过的同龄孩子里最有气质的一个,待人接物都十分得体,拿捏地恰到好处,不跋扈,不怯场,温和又开朗,一切都是刚刚好。

  老陈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和他相处会感觉很舒服,虽资产千万,却一样可以和你到街边撸串;虽年长几岁,说话却很少有说教的口吻,反而态度谦逊。。。

  这也许就是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所拥有的气质吧,而这样的人,往往都活得很有质感。

  2

  不随波逐流,不嘲笑别人

  曾有一读者对我说,哈叔,我还有5年就要结婚了,可是现在还一无所有,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对象,很焦虑。

  我好奇地是,为什么他连对象都没有,却知道自己还有5年就结婚了。

  结果他告诉我,在他们老家,男人最迟到28岁是一定要结婚的。

  有人听完可能会笑,请先别急着笑别人,很多人其实和这位读者是一样的,都在试图将人生活成标准模板。

  很多时候,标准即意味着平庸,也意味着失去了自己。

  朋友阳阳家境优越,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谈起在国外的几年经历,阳阳感慨最大的就是,别轻易对一个人下结论,包括我们自己。

  他见过50岁的人创业,70多岁的老奶奶学滑板,步履蹒跚的老头和他们在一起听课。

  当你真正见过世面,就会知道人生其实应该是「无年龄感」的,人生的每个阶段,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没有绝对不能做的事。

  当认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和节奏之后,处世的心态就会完全不一样。

  就不会被同龄人抛弃而苦恼,焦虑万分;也不会因领先于别人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

  就不会轻易放弃梦想,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也不会嘲笑那些努力生活,不断追梦的人。

  有些人死于25岁,葬于75岁,有些人永远都是25岁,一辈子都活得热气腾腾,对人生的认知不同,结局往往也不同。

  3

  能享受阳光,也能扛住风雨

  很多父母也会带孩子出去看世界,可往往只限于吃喝玩乐,见识是增长了,但却总少了点味道。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开车和老陈一家同行去四川的一个山区,看得出来,那里的人和他们挺熟络的。

  豆豆一下车,就有几个孩子奔了过来,说实话,那几个孩子有点脏兮兮的,但豆豆却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一帮小孩迅速消失在大人的视野里。

  老陈俩口子搬完东西后,站在墙角下和几个当地人聊着天,完全没有捐赠者的高姿态,阳光下的他们站在那里,更像是多年的老友,侃侃而谈,有说有笑。

  那一幕给我的触动很大,所谓教养,所谓人格高贵,大抵就是这样子吧。

  谈及带孩子去敬老院,去山区的原因,老陈有一番话说得很好:

  我希望他能见到这个世界不同的样子,见过优秀的,就会知道人外有人,知道进取,懂得谦逊;见过苦的,就会知道怜悯,懂得珍惜。

  很多时候,你只有见过真正的苦,经历过苦,才能不惧怕苦难,受得住苦,不抱怨苦难。

  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这种英雄主义。

  他们既可以享受最好的,也可以承受最差的,会讲究,也能将就,不管多难,依旧满怀希望。

  4

  见识决定高度,做好两件事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说白了就是见识多了,眼界宽了,格局大了,而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质感。

  为什么说女孩要富养,其中有一点就是,拥有过好东西,日后才不会被好东西所诱惑;

  为什么有人遇到问题可以不慌不乱,遇到困难可以坦然面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因为他见过比这更糟糕的;

  为什么有人会放弃安稳的工作,转身去折腾,那是因为他见识过努力的力量;

  为什么有人待人接物谦逊得体,让别人很是舒服,是因为他见过人外人,也因为他拥有过,所以不必通过炫耀来证明自己。。。。。。

  我一直深信两个两点:

  1、很多时候,越会炫耀什么,就意味着越是缺什么;

  2、所谓知足常乐,往往是没拥有过更好的,也就是没见识,没见过世面。

  一个人见世面的方式,无非是两个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自不必说,但行万里路,我想多讲几句。

  行万里路,不是说要去多远的地方,拍拍照片,发个朋友圈,而是通过看世界,看众生,从而领悟生活,看到自己。

  当有一天,你真心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不轻易去评价一个人,真正热爱生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时,你就算真正见过大世面了。

  人生最好的模样,也不过就是如此!

#p#分页标题#e#

  35岁,月薪4500:那些被嫌弃的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活着

  文/沈小星

  前天,一个朋友事业到了瓶颈期,找我咨询如何赚更多的钱。

  我管他叫李哥,今年35岁。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4500,没有奖金,没有年终奖,干了三年。

  他对我诉苦:我这年龄出来找工作真是太难了。

  李哥在四月份面试了8家公司,全部被Pass掉了。其实他给几十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最后给他机会面试的公司只有8家。

  35岁的人找工作,就这么不受待见么?

  是的,职场上有一种现象:35岁现象,很多用人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明确标注年龄在35岁以下。

  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我能够理解这样的偏见,有时候,偏见存在,即意味着合理。

  1

  35岁现象:被嫌弃的中年人

  为什么35岁的职场人被人嫌弃呢?

  首先是体力: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大多已经在职场上被压榨了多年,身体已经没年轻人那么耐干了,你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注意保养了,而那些愣头青能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还乐此不疲。

  其次是精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已经有了家庭,这就意味着多了很多牵绊,你下班就想着准点回家给孩子做饭,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那些刚毕业,或者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里全是工作,为了梦想,全力以赴。

  再者是潜力:很多公司宁愿给新人涨薪1000元,也不给老员工涨500元,因为年轻人可挖的潜力更大,性价比高,而中年人身上的培养价值已然不大,更多地是在靠经验工作。

  中年职场人最大的优势:经验、人脉、资源。

  尴尬的是,很多工作了十年的人,他们只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将这经验用了十年而已,成长空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人脉和资源更是少的可怜。

  除非你可以自己带客户、资源过去,能够给新公司带来可看到的实际收益,不然还真难以找到满意的下家。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掌控力,在职场上待久了,或多或少会沾染上一些职场老油条的习性,没有年轻人那么听话。

  公司给年轻人画大饼,他们会听得热血沸腾,很卖力地干,但职场老鸟一听,就在心里说:又骗我,我待了多少家公司了,都这样。

  而且,他们还可能将这些职场经验分享给团队里的年轻人。这样,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下降。

  中年人跳槽、换工作其实挺尴尬的,就是因为有很多的限制在里面。

  2

  35岁前,要做的5件事

  如果你还没有到35岁,那么这篇文章将可能会拯救你的职业生涯和人生。

  为了尽量避免自己在35岁时,面临中年危机的窘境,我们需要在当下做好5件事。

  1、别混日子,学一技之长傍身:

  我一直都信奉这句话: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年轻的时候混日子,下场一般都会很惨,三十多岁还和毕业生的薪资相差不大,那说明你这些年并没有为此付出太多的努力,也可以想象到你的能力、经验、人脉、资源,这些日后将成为你资本的东西都很欠缺。

  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经营有价值的人脉,有必要拥有至少一个特长,日后即使出现变故,还有方向和出路。

  2、读书,多看实用的书:

  读书的重要性,很多文章都讲烂了,就不多讲了。不管什么阶段,人都要保持阅读,那么看什么书呢?

  励志的书要看,但要少看,看这些书,并不是要模仿别人的成功轨迹,而是要保持心怀希望,有继续努力的驱动力。

  实用的书要多看,比如和你专业技能相关的书,比如一些为人处事道理的书,比如一些兴趣方面的书,这些或能提升自我,或可以成为社交谈资。

  3、锻炼,不为体型,只为健康:

  成年人的身体总是在走下坡路,锻炼是为了身体在报废的路上走得慢一点。

  年轻的时候,可以拼命工作,但也别忘了要努力锻炼身体,不是为了保持好有型的身材,就是为了健康,为了有体力过好人生的下半场。

  此外,更实际的理由,就是省钱,为了以后少去医院。

  4、学会做工作的设计者:

  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与警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要每天被动等待别人安排我们的时间,我们要努力把控自己的工作节奏,让其他人配合你而不是主宰你的工作。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你不妨思考以下几点:

  资源: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及特质,以及你打算做到多少分,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顺序:设计或重新安排一个能在最短时间内聚焦最核心业务的顺序;

  借力:凡事不需要亲力亲为,可以的话找眼疾手快的人帮你完成。

  5、挣钱、积累资金、投资:

  我从来不羞于谈钱,满身的铜臭味,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功利一点,没什么不好的。

  如果一家公司,你既学不到东西,又挣不到多少钱,也得不到多大的资源、人脉,那你就别过于留恋,果断选择离开。

  在35岁之前,最好要尽可能地多积累资金,以备未来的变故,要学会投资,不要让钱闲着。

  不要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接触新鲜事物,做一个斜杠青年,既可赚钱,又可摸索新出路,今天走的路,每一步都有深意。

  35岁,不是人生的起点,更不是终点,虽然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痛哭流涕。

  努力终有意义,希望人到中年,我们的人生还控制在自己手里。

  3

  你还未至中年,中年危机已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事业、家庭等一列问题和危机到来,躁动、沮丧、恐惧、担忧等等,我们面临这非常大的困惑和压力。

  原本很快乐幸福的生活或者很感兴趣的事情,现在却开始厌倦、不满意或没兴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还未至中年,中年危机已现。本该奋斗的年纪充满了困惑和焦虑。

  为什么会困惑和焦虑?因为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的定位。

  就像一只没有罗盘的船,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使劲挣扎,却看不到出路。那些目标明确的人,一开始就已经赢了。

  怎么样做才能变得更好呢?你要很认真很认真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将思考结果写在你的本子上天天去翻看并为之付诸行动。

  1、你未来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对你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呢?你希望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月入5万有车有房,是琴棋书画能说会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给自己描绘一幅清晰的蓝图吧,如果连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没有想清楚,那奋斗的目标又在哪里呢?

  2、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很多人忙活了一辈子,却连自己想要什么都没搞清楚。忙忙碌碌,小心翼翼地活着。

  今天想做面包师,明天想当室内设计师,后天想成为园艺师……

  世界这么大,诱惑这么多。

  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学成的时候就放弃,然后去做下一件事情,然后又放弃……兜兜转转,循环往复,像故事里那只扳苞谷的猴子一样,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们活着,欲望无穷无尽,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把它们做完。

  兴趣很多怎么办?

  先有一专,再有多长。

  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去做自己定位相关的事情。

  什么是定位呢?就是自己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别人做起来就相对困难的事情。通过这些别人做起来很难,我们做起来相对容易的高价值的事情,我们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做到专业,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

  3、现在就去做,不要拖延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不甘平庸拼命努力着的人;就想平庸过一辈子的人;还有一种人,过着最纠结的日子,不甘平庸,但又不想去做的人。这种人,总是在现实与未来,在做与不做之间迷茫纠结,而浪费了大把时间。

  在最该奋斗的年纪不要选择了安逸。

  有句话是“你弱,岁月就会变成一把杀猪刀,将你慢慢杀死于无形;你强,岁月就是一把美容刀,帮你塑造出最完美的人生模样。”

  不同的人生认知,就会决定不同的心态,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姿态。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