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首页>职场励志 / 正文

年薪20万不如月薪2000:对不起,没有一份工作是体面的

admin 2019-08-30 05:53:52 职场励志 126 ℃

  年薪20万不如月薪2000:对不起,没有一份工作是体面的

  文/哈叔

  微博上有一个热搜话题:爸妈眼中得体的工作。

  评论留言区真是人才济济,很多人对父母进行了花式吐槽,点赞很高的两个回答,挺有意思。

  1、创业月入几万,你妈都会觉得不靠谱;要是考个公务员或事业编,就算月入500,你妈都会觉得一切总会好起来。

  2、爸妈认为除了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其他工作一律叫“打工的”,都不是什么正经工作。

  严肃地说,持这样想法的父母太多了,在他们眼里,得体的工作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公务员、教师、医生、银行员工……

  我之前就看过一则新闻:

  一个小伙在秋招时被某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抢走当程序员,正式入职后年薪20万。

  但这小伙的父母死活不同意,非要儿子去安排好的水利站做技术员,月薪2000。

  小伙吐槽说,我可能不是亲生的。

  我想对他说,你想多了,你绝对是亲生的,因为在父母眼里,水利站技术员的工作就是比你自己找的程序员工作要靠谱得多,并且还体面。

  职业的选择和规划,是职场人的头等大事,借此机会,聊一聊这方面的内容。

  1

  不稳定的工作,不等于就不是好工作

  所有父母眼中的得体工作,都有一个特别核心的评判标准:稳定。

  不管是公务员也好,教师、医生也罢,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铁饭碗”,旱涝保收,不用为失业而犯愁。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要么是“稳定工作”的直接受益人,要么就是见证者。

  我的父母就是见证者。

  我老家在镇上,我妈经营着一个裁缝店,我家对面就是镇上的小学,隔壁就是医院,所以我的邻居有不少是教师和医生。

  在我的印象中,我妈要么是坐在缝纫机前做衣服,要么就是站在长长的案板前裁剪和熨烫,一刻都闲不下来。

  因为我家关门很晚,我妈又是一个很和善的人,所以不少人都喜欢在我们家后面的一个房间里打牌、打麻将,来玩的人很多都是那些教师邻居们。

  所以,父母对我的期许就是以后做个教师,工作稳定且轻松,假期也特别多,更重要的是,还很体面,受人敬重,去菜市场买块豆腐,别人都会多给一点。

  而我一些儿时的玩伴,如今他们不少人也是教师、医生,有些人至今仍在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因为深受父母的影响。

  尽管时代在变化,有很多新兴的职业出现,但诸如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些很稳定的工作依然被很多人视为“最佳工作”。

  这一点,我也是认同的。

  所以,我在前几天的一篇文章里也说过,稳定的工作不是洪水猛兽,能拥有别轻易放弃。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稳定的工作,不等于就不是好工作。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这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好工作。

  我身边不少做教师、医生的朋友想辞职,羡慕我这种自由职业的,也有人想从国企里跳出来,因为干得并不开心,而我也在羡慕着他们。

  所谓的好工作,其实都是相对的。

  所以,我对好工作的定义是:能满足你需求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你想要买房买车,想要挣很多钱,那么高薪的工作,能让你快速成长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就值得你去做。

  你想要找寻人生的意义,那么一份能给你带来成就感,能让你内心丰盈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哪怕很累,甚至不被人理解。

  在职业选择困难时,当你感到迷茫时,不妨问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想要什么;2、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认为做物流就是送快递的,学计算机就是修电脑的,所以你得自己拿主意。

  别被传统的思维束缚,别害怕工作不稳定,只要你真的有才华,肯努力,前路不会太糟糕。

  2

  体面的工作,不等于有体面的生活

  在职业选择时,有两个核心因素容易左右我们的判断,一是刚才所提到的“稳定”,第二个就是“体面”。

  学生时代发生的一幕,我至今印象深刻。

  语文老师在课上说,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都只是一份工作而已,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

  不到一节课,数学老师就来打脸了。

  那一日,正逢月考成绩出来,数学老师夹着试卷走进来,一脸地阴云密布。

  他说,我一分钟都不想看到你们这种连狗都不想啃的卷子,你们要是再这么吊儿郎当地混下去,以后就只能去当工人。

  说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工人怎么了?

  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语文老师讲的那是哲学,数学老师说的才是人生。

  行业之间,职业之间是存在鄙视链的,而且还很明显。

  机关单位的看不上写字楼里的,写字楼里的看不上厂里的,厂里的又看不上民工……

  很多时候,即便知道对方的薪资比自己高,甚至是几倍,却依然不太瞧得上。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太体面,上不了台面。

  追求工作体面,这并没有错,没有谁不希望自己干着体面的工作,光鲜亮丽。

  但我想说的是,别一味地追逐体面,往往也要认清现实,你到底能不能选择体面的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希望很多人能够明白一点:体面的工作,不等于就能有体面的生活。

  有些工作,确实是很体面,不用风吹日晒,不沾灰尘油烟,准时准点下班,没有kpi……

  这样的工作好是好,但薪资往往不会高。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不指望活得有多爽,光是普通活着,就已经很贵了。

  看病要钱、买房要钱、养孩子要钱……每一笔都不是小数目。

  我从不羞于谈钱,也从不掩饰对钱的喜欢,只要来路正,是靠本事挣来的钱,就值得推崇。

  我认为,真正体面的工作,并不是看上去有多么的风光无限,而是让你真的有底气,有成就感,让你能够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很多时候,一个有能力让自己家人过上好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很多思维都需要转变了,希望你能真正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明白工作的意义。

  至于看上去是否体面,算了吧!

#p#分页标题#e#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轻松

  文/空空

  1

  前同事珊珊,是我们圈子里最让人羡慕的白领。

  因为突出的销售业绩,老板不限制她的上班时间,可以随来随走,几乎没什么压力。

  而她利用这些随机的时间,约客户喝喝茶、谈谈公司项目,以此掌握了客户更多的信息,跟客户的关系也更加牢固,营销一个公司大单轻而易举。

  这种电视剧里的职场生活,竟然真实地发生在珊珊身上。

  之前,珊珊在我们公司做了两年的临时工,因为身上背着临时工的标签,有些滑头的同事时常把自己的工作交给她,而珊珊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只能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做这些附加的工作。

  很多个夜晚,珊珊独自在空荡的单位上加班加点,甚至推掉了我们的所有聚餐。

  后来,珊珊的变化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业务越来越精通,方案策划的越来越精准,就连客户维护都做的毫无疏漏。

  半年前,她跳槽去了一家外贸公司,用专业的销售阅历和丰富的客户资源赢得领导青睐,加之工作能力突出,很快升职加薪,混得风生水起。

  珊珊常说,两年前那些附加的工作没有白干,正是接触了不同岗位的工作,才有了学习的机会,不曾想,那两年的加班加点竟成了现在优秀的资本。

  很多人悠闲的工作状态,让我们羡慕不已,但是,少有人知道,我们所羡慕的轻松,都是别人付出了高强度的努力换来的。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轻松。

  2

  去年,在家休产假的表妹考上了研究生,产假过后的她,潇洒地回归校园上学去了。

  这让很多考研的小伙伴羡慕不已,好像表妹的考研之路特别顺遂,轻轻松松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如果不是跟表妹一起生活了几天,我也认为她是因为学习能力强,脑子灵活,才这么容易通过考试的。

  表妹在月子期间就没间断过学习,婆婆说看书伤眼睛,不让她看,她就用听的,不是听英语,就是听专业课,手机上的学习软件从来没摁过暂停键。

  出了月子,她就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哄娃的时候听讲座,等娃睡了赶紧做习题,就连给孩子喂奶的时间,都用来默背提纲,所有的碎片时间,都没有放过。

  表妹说,自己的考研是咬着牙扛过来的。中间很多次想过撂挑子不考了,可是想想,放弃了还要重复之前的不甘,就继续下来了。

  煎熬是痛苦的,可是熬过去,就会一身轻松,实现人生自由;放弃的那一刻也是轻松的,但是此后也只能羡慕着别人的成功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

  那些看似随随便便的成功里,都带着深深浅浅的艰难。

  3

  最近,我调整了工作岗位,开始接触枯燥无味的会议材料。

  看着那20页左右的工作汇报,我总是唉声叹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下笔有神的境界。

  我的主管轻描淡写的说,写不出来就一个字一个字憋,总会憋出一份材料的。看着他2个小时出一份材料的速度,我越来越相信“天赋”这个东西。

  我不停地抱怨,主管没解释,搬过几本厚厚的笔记本放在我的桌前说:“这是我之前做的材料笔记,你有空看看吧。”

  我才翻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材料的写法和要点。

  原来,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成绩,都是别人暗自下过苦功夫的。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飞轮效应”:

  为了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重复地推。

  每转一圈都会很费劲,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越转越快。

  当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不用再费更大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只要偶尔稍加助力就能让它不停转动。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像推飞轮一样,开始都是艰难的,只要摒除外力,全身心投入在推轮的煎熬中,成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异于常人,不过是懂得沉淀,熬得住寂寞。

  没有谁天生就过得容易。只有全力以赴,风雨兼程,才能早日迎接苦尽甘来的那天。

  熬过艰辛,越过险阻,我们的人生才会越走越轻松。

#p#分页标题#e#

  对不起,公司不需要这种“高情商”员工

  文/张良计

  前两天刷文的时候,看到有人发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情商很重要,那是因为你能力太差。”

  话虽极端,但和目前国内职场上过分强调“情商”一词相比,反倒有些清流的感觉。

  随着近几年各种说话类综艺节目的流行,“高情商”、“会说话”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仿佛只要会说话了,就能在职场上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

  一味只强调情商,在职场上肯定走不长远,最后还容易变成“投机倒把”,“拉帮结派”,“做事没有原则”。今天的文章,我就来聊聊对此的看法。

  下面进入正文。

  1

  职场上取胜靠的不是情绪,而是行动

  工作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靠的不是情商,而是智商。

  说话好听,让人舒服,考虑对方的感受,确实很重要,但光有这些远远不够。尤其在职场上,光有情商的人永远做不了核心人物,智商+情商才能所向披靡。

  如果只能取其一,宁可先提升自己的智商,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去研究如何好好说话。

  这个顺序千万不要搞反。

  一天到晚去琢磨如何说话让领导开心,让同事舒服,很容易变成浮于表面的“情商”。最后演变成搞人际关系,为了取悦他人而变得没有原则和道理。

  这是非常误事的。

  举个例子。

  我工作中遇过的客户,所谓“情商高”的人说话都喜欢打圆场。比如有一次开会,我向对方展示自己修改的方案,说:

  “基于上次的反馈,我们做了相应的修改,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

  这时“情商高”的客户会怎么说呢?首先他会把你表扬一番,让你听了心里舒服:

  “嗯,这个做法很好,你们确实理解了我们的需求和问题。PPT的格式和排版也做得很漂亮。。。”

  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这些夸奖后面一定会接一个“但是”:

  “但是,你们写的还是不够清楚,流程中有很多细节比较模糊。还有上次说的和XX的合作也可以提。。。。。。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再微调一下?”

  怎么样,是不是礼貌温馨充满了善意?

  可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说法,会给人造成误解,以为回去真的只用“微调”就好了。

  但实际情况是,这份方案需要全部推翻重写。

  后来还是一个经验老到的同事察觉出了问题,拉着大家回去通宵两天把方案重整了一遍。

  善意温馨的话语,让人听起来舒服,但同时也会让人麻痹,从而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引发剧烈的后果。

  比起这样,我宁愿客户跟我说:

  “这写的什么破玩意儿,有没有用脑子!?细节依旧不清不楚,让你们分步骤写也没写,上次说的和XX的合作也没放进去。你有没有记会议纪要?后天我们就要和大老板过方案了,把你这东西交出去我脸往哪里搁?”

  话虽不好听,但犀利的言辞反而会让人引起重视。

  并且如果你剥离开情绪化的语言,这里面其实是有解决问题的干货的,比如“分步骤写”,“记会议纪要”等等。

  千万不要让“情商”成为掩盖问题本质的遮羞布。职场上最后只会看你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你会不会说话。

  所以该严重的时候严重说,该不留情面的时候别温柔。不要一味为了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职场沟通不是和知心姐姐谈心聊天,而是推进工作进程。这靠的不是情绪,而是行动。

  有策略,有方法,有计划,有结果的行动。

  2

  过分强调情商,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很多公众号教人提高情商,都提到说话要婉转,思虑再三。总之,翻来覆去琢磨一阵再想怎么开口,才是正确的表现。

  可惜,现实职场并不是这样。

  我工作这么多年,遇到厉害的人,全都是快人快语,不留情面的。上到CEO、CMO,下到知名公司的大部门总监,如果用世俗的这套“情商”标准去衡量,他们每一个人大概都会被扣上“情商低”的帽子。

  我曾遇过一家知名快消企业的CMO让人印象深刻。

  他听广告公司的提案从来不会全部听完。因为一旦看到PPT里不合理的内容,他就会粗暴地打断你,然后噼里啪啦甩过来一堆问题质问你。

  不留情面,直戳要害,让人无所遁形。那真的就是“质问”:

  “你凭什么这么说?”

  “你的这个结论依据哪儿来的?”

  “胡说八道,你知道XX(竞品公司)每年的投放预算是多少吗?不知道就瞎编?”

  后来有个说法一直在他们公司流传:

  如果有人能在CMO面前把PPT讲到第五页,那就是相当厉害了。

  怎么样?这种人的情商不能说高吧。但奇怪的是,职场上走到最高点的往往就是这群人。他们没那么顾及别人的感受,反而坚定自己的想法毫不妥协,如同偏执狂一样让身边的人抓狂。

  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工作时就是个暴君。

  他会因为下属没有做出自己想要的产品而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一旦员工犯错,他会喋喋不休痛斥个没完,丝毫不留情面;当看到不行的产品,他会直接蹦出来一句:

  "This is bullshit!"(这就是一坨屎)

  华为的任正非,出了名的脾气大。

  他在评价下面一个财务总监有进步的时候说:“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还有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的记者曾这样评价他:“马斯克是个连上帝都不愿意等待的人。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精神领空,在他的世界中,所有人必须无条件配合他,拖慢节奏的都是他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必除之而后快。”

  你觉得像他们这样的聪明人,会不知道情商的好处吗?

  当然不是。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与其花时间在揣摩如何说话让对方觉得好听上,还不如花在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上,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规避问题上。只有这样,才是对工作负责。

  哪怕很多时候需要扮演坏人,但这也是值得的。

  日剧《Legal High》里有一集让我印象深刻。年近花甲的天才漫画家,因为对下属过分苛刻,说话太伤人导致员工承受不了压力,从而被告上法庭。

  结尾律师请他向下属道歉,可他却说:

  “我最讨厌优哉游哉长大的慢性子。比我有时间、有精力、感情丰富的人,为什么比我懒惰?”

  残酷的职场不是温室中的花园。不能做实事,不能解决问题,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价值收益,再会说话都无济于事。

  有这功夫,不如赶紧回去修正错误,改进工作,用结果啪啪啪打领导的脸。而不是整天琢磨怎么说话让大家开心。

  3

  真正的高情商是绵里藏针

  这个“针”不是伤人的意思,而是直戳要害。

  职场上的沟通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迅速让对方了解你的目的。没有目的的沟通,讲得再好听都是浪费时间。

  如何做到呢?3个小建议,分别来说:

  1)明确核心目的

  任何沟通都要围绕一个核心目的来讲,它们大致可以分为4类:

  说服:让对方接受你的说法,或者相信你的观点;

  推进:驱使大家共同把事情向前做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改变:否定过去的做法,或者建立新的方法;

  协商:讨论尚不明晰的议题,得出一致明确的结论;

  在沟通之前,想明白你要pick 哪个核心目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构建你的沟通话术,让它形成条理和逻辑。

  2)找到充足论据

  一旦找到了核心目的,那么接下来你需要考虑如何用充足丰富的内容,来让你的话听起来有道理,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比如此时你的核心目的是“说服”,那么通过一系列反向关联问题,来构建你的思考和沟通话术。

  什么是反向关联问题呢?

  就是与核心目的反着来的问题。比如你想说服对方,那就想想为什么现在说服不了对方,从而开启一系列子问题(如下图):

  看不清的朋友,我用文字再写一遍。可以想到的反向关联问题有:

  1、对方为什么不相信我的观点?

  2、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

  3、他的想法有哪些漏洞?

  由这些问题,可以归纳出一系列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比如从“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可以推断出对方的立场,再结合你自己的立场,找到核心矛盾所在;

  再比如从“对方的想法有哪些漏洞”这个问题,可以找到击破矛盾的关键所在,从而增强你的说服力。

  这样一步步推导下来,就能构建出一个“说服提纲”。这可比费劲心思琢磨怎么说话好听要高效得多。

  3)挑选适当措辞

  上面两点说的是“针”。最后这条说的是“绵”。

  这时你才真正要去考虑如何让对方听了自己的话感到舒服,不会皱眉头。

  第一,把措辞中的“我”替换成“你”。

  比如,“我”想要,“我”觉得,“我”认为,替换成“你”可以,“你”也许,“你”试试。

  减少自我主张式的表达,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么做的好处,从而婉转达到目的。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当你要说“No”的时候,请让它听起来像“Yes”一样好听。

  开口前,想象一下对方听了你的话会有什么反应。这是最简单的将心比心。

  第二,不到万不得已,避免使用命令式语句。

  比如,“听我的,这个事情必须这么做。”

  “听我的”和“必须”就是命令式语气,这几个字说出来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如果你是在和同事讲话,尽量把命令式改为建议式。例如:“我们不妨这么去做。”

  命令式语气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最后一次机会,或者千钧一发之际。

  另外,不要做老好人。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和善的时候和善,这些日常的沟通习惯最后都会变成你做人的原则。

  以上才是正确高效的沟通方法。这绝不是单靠情商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情商+智商。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