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首页>职场励志 / 正文

职场前三年,比收入更重要的是……

admin 2019-08-28 17:45:15 职场励志 143 ℃

  职场前三年,比收入更重要的是……

  文/水湄物语

  有一个工作3年的女孩问了我一个问题: “水湄姐,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有一个人薪水已经快是我的两倍了,怎么办啊?”

  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大学同学,彼此都很熟悉,毕业后起薪也都差不多,最后有一个人薪水很高,那个人甚至还是在大学时候成绩不怎么好的,让人怎么不焦虑啊?!

  我跟这个女孩讲了三点。

  1

  工作前3年是一个选择岗位的过程

  工作前3年是一个选择岗位的过程,像我这种工作了十几年的人,看看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就会知道,其实很少人会在10年之后,还在做大学毕业时的那个岗位。

  拿我来说,读MBA就是一次最大的转折。读MBA之前,我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读MBA之后,我做了咨询公司,做了NGO,然后还创业了。

  拿我一个大学同学来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进的制造业工厂,3年之后跳槽去了风险投资公司,又工作了3年,看到项目好就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高管。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大学毕业选择的工作不一定会与大学专业对口,但实际上,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所以你的第一次职业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最符合你的兴趣和特长的。

  毕业前3年,可以通过实际的工作,寻找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岗位和职业,如果能找到的话,应该尽力去追求,毕竟,你以后还有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

  当然,在寻找的过程中,是一定会有成本的。 比如我进入咨询公司的时候,已经工作过五六年了,但是薪水跟本科毕业工作2年的人差不多,我当时也觉得有点不开心,但这是我转换行业必须付出的代价。

  2

  工资不一定是线性增长

  我和她说的第二点,工资不是线性增长的,有时候一次收入会抵得上所有损失。

  我有一个同学,学校毕业之后不想留在上海,就回她老家的一家制造业工厂工作了。薪水比同学都低,但在当地也算很好了。况且她回到家乡,还能跟父母在一起,也就忍了。

  没想到工作3年之后,她老板因为想扩大规模借了高利贷,一个没留神资金链断裂直接破产了,她直接失业了。  她想在当地再找份好工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一气之下,跟老公创业了。

  她当年英语好,在那家厂也负责外贸相关的业务。于是经常跑国外展会,拿了单子回到本地做加工,几个来回,公司就立稳了脚跟。 现在,一年少说也有一两千万的利润。

  回想起来,毕业前3年,她的薪水比我们都低,第4年的时候,她直接就是失业状态。

  可是现在呢,她比大多数同学的收入都要高。

  毕业前3年,同学之间就算薪水差一倍,3年下来大约也就30万上下。从长期职业来说,这30万根本不算什么。有些公司可能年终奖就可以发到这么多。(顺便安利下我们公司,毕竟,2017年绩效最好的同事拿到了相当于5倍年薪的年终奖呢。)

  3

  薪水是市场给你的

  和这个女孩说的最后一点是,薪水是市场给你的,而不是老板给你的。

  这句话可能有人不理解,薪水难道不是老板给的么?

  其实并不是,你的薪水是市场给的。

  什么意思呢? 假设你的岗位是程序员,市场上好的前端程序员月薪1。5万,但现在公司只给你1万。那么很简单,跳个槽就行了。

  当然,事情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因为有一个“长期收益高”和“短期收益高”的比较。

  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公司给前端程序员1。5万的薪水,但这个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好,发展前景有限。

  另一个公司只给前端程序员1万,但是创业公司,可能有期权激励,薪水涨幅也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1。5万的薪水就不见得那么有吸引力了。

  但是劳动力市场跟股市一样,虽然偶尔会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偶尔会有价格的波动,但最终是会价值回归的。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可能短期内薪水会拿得低一些,但长期来看,劳动力市场一定会给予公允的价值。

  毕竟,除了垄断行业和公务员,你是可以随时选择更好的岗位和公司的呢。

  同学月薪是我的两倍,确实是一件很容易让人焦虑的事,但把这件事放到更长的时间来看,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薪水重要么?当然重要,但是在职场前三年,你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薪水本身,而是在不断实践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找到你真正的发展方向。

#p#分页标题#e#

  那个985名校毕业的同事,没升职,降薪了……

  文/毛毛虫小姐

  这些年,我们听了太多关于努力,却毫无效果的负能量的故事。实际上,那样看似努力忙碌的背后,从来都是“伪努力”罢了。

  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跳出舒适圈,带着疼痛的努力。

  1

  消失了很久的小雅,终于发了一条朋友圈,那是一张三级人力资源师的证书。

  我赶紧私信恭喜她:"之前还想问问你怎么不发朋友圈了,没想到是努力学习去了。"

  她瞬间秒回我:"我忙着学习考试,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功夫发朋友圈。"

  听到这句话,我很感慨。

  我的这位朋友,曾经是一天好几条朋友圈的人,出去玩了,看电影了,谈恋爱约会了,朋友圈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现实里的生活百无聊赖。

  后来,她发现自己看似多姿多彩的生活,其实质量特别低下。

  自己花了大把的时间在别处,在朋友圈里,并没迈上更高的阶层,反而让自己的工作停滞不前,毫无起色。

  尤其是当她意识到那些曾经不如自己的人,现在也已经快要赶超上来的时候,她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

  于是,她开始向自己的专业领域勇猛进攻。聚会不去,照片不晒,几乎从朋友圈里消失了,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就是这张三级人力资源考试通过的证书。

  在欣喜之余,她并没有止步,而是选择向二级、一级继续努力。

  想起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上面写着突然消失在朋友圈的人,八成都是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下定决心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我深以为然。

  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悄悄努力变优秀。

  2

  部门里有一位做设计的同事,有一次和她聊天,我才知道原来这位平时寡言少语的同事下班后还会去接设计类的单子,额外再做些兼职,提高自己的收入。

  她谦虚地说,因为自己技术过得去,能按照客户要求初稿,设计新颖,并且改稿及时,客户和单子也在慢慢增多。

  虽然有时真的很累很累,但看着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心里很开心,现在她的额外收入都快赶上正常薪资了。

  不仅如此,她还说,每年都会给自己报专业课程,利用空余时间努力充电,以此来精进自己的设计水平。

  在和她简短的交流中,她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量,让我被她的努力和自律深深折服。

  相信许多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情便是休息,躺在舒服的床上刷刷抖音,看看电视剧,打发打发时间直到睡觉。

  鲜少会有人在累了一天之后,还会选择继续努力,这该需要多强大的意志力。

  之前有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吐槽:时间过得好快呀,月头制定的计划还没开始,就到月末了。

  我点开她的朋友圈,一天更新好几条,不是分享与朋友的聚会,就会转发抖音上的小段子,常常半夜一两点还在刷朋友圈。

  每年到了年底,更是会有无数人感慨,时间过得好快:还是没有瘦身成功,还是没有存到钱,还是没有升职加薪,还是没有熟练的学会英语……

  可我想说时间其实是有的,是你随意地抛弃了它。

  我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努力,是不需要别人知道。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在你犹豫观望的时候,永远有人在默默的努力着。

  哪有什么幸运,哪有什么“业余胜职业”,所有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我们看不到的努力和坚持

  3

  前段时间,薪酬网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

  榜单前十的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北外、上海交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可以说,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985、211重点名校。

  薪酬榜引起了热议,很多人在说,是啊,我是名校,确实了不起。

  是了不起,但也真没那么了不起。名校毕业生,起始工资确实会高,他们也确实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马拉松啊,是一场长跑。

  起跑线赢了就能笑到最后吗?

  一个人坚持努力,挥着汗,腿软到打颤,也决不放弃。时间维度拉长一点,就必然会打破起跑线效应。

  部门开年终会议时,小琪被领导当中表扬,夸她工作出色,并推荐她评选公司的年度优秀员工,还要给她加薪。

  同事们都羡慕小琪,但这一切都是她努力挣来的。

  小琪入公司并未满一年,大专学历,初来时非常不起眼,经常被使唤干一些粗活累活。

  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一直勤勤恳恳地干。

  做一份表格,别人用数据做一张图,她会做好几张,反复对比,哪怕是表格中的数据,她都要仔仔细细地核对好几遍;

  同事让她打印一份文件,她不仅会帮对方打印好,在打印之前还会帮他们修改文件中的错别字,打印装订好,整整齐齐地拿给对方;

  有人说她学历低,比不上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要想升职加薪就得苦熬资历,她深知这是自己的一块短板,便默默地报了专升本,提升自己。

  她永远是部门里第一个到的那一个,也总是要等到同事都走了才会离开。

  其实我们身边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抓着自己的头发,努力地从当下的泥潭里挣扎出来。

  他们都在努力地过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想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4

  我曾经常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你当初想要的吗?如果不是,你还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前几年,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供我消遣娱乐,可当越来越多比我还年轻的人出现在我身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已经很老了。

  你已经是一个大人,要学会面对生活给的所有难题和挫折,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未来负责。

#p#分页标题#e#

  蔡康永揭露职场真相:所有的工作,其实你都不会喜欢

  文/南川大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三银四”招聘季,不少职场人在过完年后开始蠢蠢欲动,计划跳槽。

  尤其是这几天,有无数的粉丝和朋友跑来问我,自己到底应不应该离职?

  和这些职场人聊完之后,我发现有很多人离职的原因,都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我年轻时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总觉得做一份工作,首先要自己够喜欢,才会更有动力一直做下去。

  可是后来,我才明白,用“喜不喜欢”来衡量工作,其实很不靠谱。

  1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毕业4年左右的年轻小伙,4年的时间里他跳槽了6次,在上一家公司才待了2个月左右。

  我询问他离职的原因,小伙很真诚的告诉我:

  “我不喜欢上一份工作,我觉得很是无趣。”

  我仔细翻阅他的简历,才发现6份工作之间也都毫无联系,从餐厅服务员,到文案策划再到销售。

  他解释道: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所以想要多多尝试。”

  我很理解他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的心情,但我也必须也要抱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将他拒之门外。

  首先,任何公司都不愿意留下一个频繁跳槽的人;

  其次,我个人认为职场上最蠢的做法,就是用喜不喜欢来衡量工作。

  刚毕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能够理解。

  可是都毕业4年了,当同龄人都在行业里做到中层的时候,你还在底层飘着,寻找喜欢的工作实在太不靠谱。

  如果一直找不到喜欢的,难道要一直跳下去吗?

  2

  这个小伙儿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还有些人呢,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做着做着就不喜欢了。

  朋友吴月一直很喜欢写文章,从上一家公司跳槽后,找到了一份公众号编辑的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可是还没有到一个月,就和我吐槽说她不想干了。

  细问下来,不过是觉得太麻烦了,刚开始灵感很多,可是后来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愈加减少。

  有时候一篇文章憋一天也写不出来,除此之外她还要考虑排版,图文搭配等等,大批量的输出以及琐碎的细节,把吴月弄得焦头烂额。

  现在她觉得自己好像不那么喜欢这份工作了。

  吴月来找我的时候,我只对她说了一句话:所有的工作,其实你都不会喜欢。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任何事情一旦被重复、被考核,你都不会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常常让我们误解,以为只要喜欢就能做好,其实并不。

  她是喜欢写文章,但文章是需要给用户看的,阅读量、用户体验都将影响着选题、风格等等。

  以前自己写文章是宣泄情绪,有灵感了才会去写。

  而现在被束缚、被禁锢,就算没有灵感了也需要硬找出灵感来写,又怎么能够坚持喜欢下去呢?

  3

  很多人喜欢某个职业,不一定是真正的喜欢,更多的是因为不了解。

  蔡康永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很难知道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

  你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觉得,用喜欢不喜欢来选择工作,对90%的人来讲,挺危险的。

  因为恐怕,你以为你喜欢的事情,你去做了以后会发现,你没那么喜欢。

  其实,找工作就和找男友是一样的。

  刚开始的时候你对一个男性有好感,产生喜欢的情愫,或许只是因为对方和一句话,一个动作,觉得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是你最喜欢的人。

  和对方在一起久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他身上也有很多你不喜欢的地方。

  比如不爱干净,比如唠唠叨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就会有严重的落差感。

  你刚开始对他的喜欢,只预测了你们在一起的快乐幸福,这种喜欢却没有办法让你提前预知和他在一起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

  你不可能靠着初识的荷尔蒙迸发就能够和一个人结婚生子相爱一辈子,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爱。

  白头到老的爱情需要你的付出。

  你必须要投入耐心,去忍受他的缺点,去投入时间,经营你们的感情,爱情带给你的幸福感,会让你愿意去投入。

  工作也是一样,“喜欢”只是一种初始感觉。

  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挑战会让你对它的喜欢,逐渐减少。

  而长久地去做一份工作,恰恰也需要你的投入,你需要静下心来去处理问题,去分析利弊。

  工作带给你的,不论是挣钱的快感,还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抑或是名气带来的荣誉感,都会让你真正的爱上它。

  反之,如果你做这份工作的成就感,远远无法抵消挫败感的话,最爱可能会变成不爱,最喜欢也会变成不喜欢。

  自己越是投入,就会越喜欢,越喜欢,就会越投入。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但是开启这个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先无条件投入,而不是还没有怎么投入就急着想要得到结果。

  4

  人生大多都是因为坚持而热爱,而不是因为热爱而坚持。

  今年年初黄渤成为了首个票房突破百亿的影帝。

  但一开始,黄渤喜欢的并不是演戏,而是唱歌。

  他说自己最疯狂的时候,一天都在练唱歌练跳舞。只要是休息放假的时候,他就能一天呆在屋里不出来,就是喜欢。

  后来想去和好的唱片公司签约,可是没人愿意捧他。

  最后他只能选择了放弃,回到青岛办工厂了,经历了不少波折,也没取得什么成绩。

  机缘巧合下,他跑去演了戏,虽然演戏没有唱歌让他那么喜欢,但他还是全身心的投入。

  越演戏越发现,表演给自己带来了一种兴奋感和满足感。

  这时候,他才慢慢觉得表演是他喜欢的一件事,好像这个事他能干而且能干得不差。

  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在著作《干法》中说:

  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几率,恐怕不足几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

  命运其实很爱和我们开玩笑,有时候你喜欢做的事情,未必都能做好,可当你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它。

  工作和爱情一样,动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但人生的每一种选择,都将是你今后不可撤销的选项。

  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生活的模样,除了你自己。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